你好:
你要找的書籍,《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
- May 08 Wed 2013 10:10
是不是有一本書叫做 隱藏交易 原文或中文皆可
- May 07 Tue 2013 21:52
希塞羅是誰? 〈15點〉急~~
- May 07 Tue 2013 21:07
有關工程的日文-日翻中
Q1
1. 貴社ご要求に従い故障解析、原因究明及びこれらに関する文書報告を行います。なお、故障解析の対象は貴社に正規納入させていただいた物に限らせて頂きます。
- May 07 Tue 2013 16:54
我想要向陽的生平
向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年 5月 7日生。
就讀廣興國校時期開始閱讀課外書籍;就讀鹿谷國中時,於13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進入竹山高中後,於高二創辦「笛韻」詩社,並主編《笛韻詩刊》,高三擔任校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崛起詩壇;大四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從此創作不斷。除詩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政治評論。迄今為止,出版有詩集11種、散文集10種、兒童文學集6種、詩作英譯集2種、詩作日譯 1種、文化評論集5種、其他類論述2種。
1977年入伍服役,兩年後退伍,進入社會,先任海山卡片公司撰稿文案,後任《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自立晚報》總編輯兼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迄1994年自立報系易手經營,總計在媒體服務14年。
擔任《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期間,以在職生身分考入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就讀(1991),取得碩士學位(1994),同年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從此由媒體領域轉入學術領域。
編輯生涯其後以編選台灣文學選集持續,從1981年迄今,所編選集計有詩選集15種,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選集13種,雜類選集7種。此外,另有翻譯日本作家文學類創作3種,日文相關台灣研究論述3篇。
就讀博士班期間9年(1994-2003),曾先後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講師,並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新聞系、台灣文化學院大眾傳播系兼任教職。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副教授證書後,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暨民族發展研究所;2004年受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受聘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所﹝2007年更名臺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8月,擔任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為該所專任副教授。學術研究論文及專書著作累積有40餘種。
在社團與相關社會服務部分,曾任南投縣文化基金會董事、民主人同盟副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秘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等職。現兼吳三連獎基金會副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公益信託葉俊麟台灣歌謠推展基金諮詢委員。
文學社團、刊物部份,除早年主編《笛韻》詩刊(1971)、擔任華岡詩社社長 (1975)之外,其後加入《詩脈》季刊 (1976);創刊《陽光小集》( 1979)、任發行人(1982);參與成立「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小組」(1987);發起組織「台灣筆會」(1987)、任副會長(1990);參與成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在台作家聯誼會」(1988)等。
文學創作獲獎紀錄,有《詩潮》創刊紀念獎 (1977)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77)、吳濁流新詩獎 (1978)、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0)、青年文學獎 (1983)、國家文藝獎 (1984)、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家 (1985)、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03)、榮後台灣詩人獎(2004)、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2007)、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09) 、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2012)等獎項。
- May 07 Tue 2013 16:54
我想要向陽的生平
向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年 5月 7日生。
就讀廣興國校時期開始閱讀課外書籍;就讀鹿谷國中時,於13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進入竹山高中後,於高二創辦「笛韻」詩社,並主編《笛韻詩刊》,高三擔任校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崛起詩壇;大四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從此創作不斷。除詩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政治評論。迄今為止,出版有詩集11種、散文集10種、兒童文學集6種、詩作英譯集2種、詩作日譯 1種、文化評論集5種、其他類論述2種。
1977年入伍服役,兩年後退伍,進入社會,先任海山卡片公司撰稿文案,後任《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自立晚報》總編輯兼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迄1994年自立報系易手經營,總計在媒體服務14年。
擔任《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期間,以在職生身分考入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就讀(1991),取得碩士學位(1994),同年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從此由媒體領域轉入學術領域。
編輯生涯其後以編選台灣文學選集持續,從1981年迄今,所編選集計有詩選集15種,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選集13種,雜類選集7種。此外,另有翻譯日本作家文學類創作3種,日文相關台灣研究論述3篇。
就讀博士班期間9年(1994-2003),曾先後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講師,並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新聞系、台灣文化學院大眾傳播系兼任教職。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副教授證書後,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暨民族發展研究所;2004年受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受聘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所﹝2007年更名臺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8月,擔任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為該所專任副教授。學術研究論文及專書著作累積有40餘種。
在社團與相關社會服務部分,曾任南投縣文化基金會董事、民主人同盟副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秘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等職。現兼吳三連獎基金會副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公益信託葉俊麟台灣歌謠推展基金諮詢委員。
文學社團、刊物部份,除早年主編《笛韻》詩刊(1971)、擔任華岡詩社社長 (1975)之外,其後加入《詩脈》季刊 (1976);創刊《陽光小集》( 1979)、任發行人(1982);參與成立「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小組」(1987);發起組織「台灣筆會」(1987)、任副會長(1990);參與成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在台作家聯誼會」(1988)等。
文學創作獲獎紀錄,有《詩潮》創刊紀念獎 (1977)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77)、吳濁流新詩獎 (1978)、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0)、青年文學獎 (1983)、國家文藝獎 (1984)、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家 (1985)、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03)、榮後台灣詩人獎(2004)、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2007)、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09) 、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2012)等獎項。
- May 07 Tue 2013 16:54
我想要向陽的生平
向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年 5月 7日生。
就讀廣興國校時期開始閱讀課外書籍;就讀鹿谷國中時,於13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進入竹山高中後,於高二創辦「笛韻」詩社,並主編《笛韻詩刊》,高三擔任校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崛起詩壇;大四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從此創作不斷。除詩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政治評論。迄今為止,出版有詩集11種、散文集10種、兒童文學集6種、詩作英譯集2種、詩作日譯 1種、文化評論集5種、其他類論述2種。
1977年入伍服役,兩年後退伍,進入社會,先任海山卡片公司撰稿文案,後任《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自立晚報》總編輯兼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迄1994年自立報系易手經營,總計在媒體服務14年。
擔任《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期間,以在職生身分考入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就讀(1991),取得碩士學位(1994),同年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從此由媒體領域轉入學術領域。
編輯生涯其後以編選台灣文學選集持續,從1981年迄今,所編選集計有詩選集15種,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選集13種,雜類選集7種。此外,另有翻譯日本作家文學類創作3種,日文相關台灣研究論述3篇。
就讀博士班期間9年(1994-2003),曾先後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講師,並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新聞系、台灣文化學院大眾傳播系兼任教職。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副教授證書後,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暨民族發展研究所;2004年受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受聘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所﹝2007年更名臺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8月,擔任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為該所專任副教授。學術研究論文及專書著作累積有40餘種。
在社團與相關社會服務部分,曾任南投縣文化基金會董事、民主人同盟副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秘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等職。現兼吳三連獎基金會副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公益信託葉俊麟台灣歌謠推展基金諮詢委員。
文學社團、刊物部份,除早年主編《笛韻》詩刊(1971)、擔任華岡詩社社長 (1975)之外,其後加入《詩脈》季刊 (1976);創刊《陽光小集》( 1979)、任發行人(1982);參與成立「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小組」(1987);發起組織「台灣筆會」(1987)、任副會長(1990);參與成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在台作家聯誼會」(1988)等。
文學創作獲獎紀錄,有《詩潮》創刊紀念獎 (1977)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77)、吳濁流新詩獎 (1978)、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0)、青年文學獎 (1983)、國家文藝獎 (1984)、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家 (1985)、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03)、榮後台灣詩人獎(2004)、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2007)、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09) 、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2012)等獎項。
- May 07 Tue 2013 16:54
我想要向陽的生平
向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年 5月 7日生。
就讀廣興國校時期開始閱讀課外書籍;就讀鹿谷國中時,於13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進入竹山高中後,於高二創辦「笛韻」詩社,並主編《笛韻詩刊》,高三擔任校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崛起詩壇;大四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從此創作不斷。除詩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政治評論。迄今為止,出版有詩集11種、散文集10種、兒童文學集6種、詩作英譯集2種、詩作日譯 1種、文化評論集5種、其他類論述2種。
1977年入伍服役,兩年後退伍,進入社會,先任海山卡片公司撰稿文案,後任《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自立晚報》總編輯兼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迄1994年自立報系易手經營,總計在媒體服務14年。
擔任《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期間,以在職生身分考入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就讀(1991),取得碩士學位(1994),同年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從此由媒體領域轉入學術領域。
編輯生涯其後以編選台灣文學選集持續,從1981年迄今,所編選集計有詩選集15種,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選集13種,雜類選集7種。此外,另有翻譯日本作家文學類創作3種,日文相關台灣研究論述3篇。
就讀博士班期間9年(1994-2003),曾先後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講師,並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新聞系、台灣文化學院大眾傳播系兼任教職。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副教授證書後,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暨民族發展研究所;2004年受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受聘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所﹝2007年更名臺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8月,擔任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為該所專任副教授。學術研究論文及專書著作累積有40餘種。
在社團與相關社會服務部分,曾任南投縣文化基金會董事、民主人同盟副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秘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等職。現兼吳三連獎基金會副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公益信託葉俊麟台灣歌謠推展基金諮詢委員。
文學社團、刊物部份,除早年主編《笛韻》詩刊(1971)、擔任華岡詩社社長 (1975)之外,其後加入《詩脈》季刊 (1976);創刊《陽光小集》( 1979)、任發行人(1982);參與成立「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小組」(1987);發起組織「台灣筆會」(1987)、任副會長(1990);參與成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在台作家聯誼會」(1988)等。
文學創作獲獎紀錄,有《詩潮》創刊紀念獎 (1977)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77)、吳濁流新詩獎 (1978)、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0)、青年文學獎 (1983)、國家文藝獎 (1984)、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家 (1985)、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03)、榮後台灣詩人獎(2004)、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2007)、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09) 、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2012)等獎項。
- May 07 Tue 2013 16:54
我想要向陽的生平
向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年 5月 7日生。
就讀廣興國校時期開始閱讀課外書籍;就讀鹿谷國中時,於13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進入竹山高中後,於高二創辦「笛韻」詩社,並主編《笛韻詩刊》,高三擔任校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崛起詩壇;大四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從此創作不斷。除詩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政治評論。迄今為止,出版有詩集11種、散文集10種、兒童文學集6種、詩作英譯集2種、詩作日譯 1種、文化評論集5種、其他類論述2種。
1977年入伍服役,兩年後退伍,進入社會,先任海山卡片公司撰稿文案,後任《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自立晚報》總編輯兼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迄1994年自立報系易手經營,總計在媒體服務14年。
擔任《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期間,以在職生身分考入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就讀(1991),取得碩士學位(1994),同年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從此由媒體領域轉入學術領域。
編輯生涯其後以編選台灣文學選集持續,從1981年迄今,所編選集計有詩選集15種,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選集13種,雜類選集7種。此外,另有翻譯日本作家文學類創作3種,日文相關台灣研究論述3篇。
就讀博士班期間9年(1994-2003),曾先後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講師,並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新聞系、台灣文化學院大眾傳播系兼任教職。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副教授證書後,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暨民族發展研究所;2004年受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受聘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所﹝2007年更名臺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8月,擔任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為該所專任副教授。學術研究論文及專書著作累積有40餘種。
在社團與相關社會服務部分,曾任南投縣文化基金會董事、民主人同盟副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秘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等職。現兼吳三連獎基金會副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公益信託葉俊麟台灣歌謠推展基金諮詢委員。
文學社團、刊物部份,除早年主編《笛韻》詩刊(1971)、擔任華岡詩社社長 (1975)之外,其後加入《詩脈》季刊 (1976);創刊《陽光小集》( 1979)、任發行人(1982);參與成立「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小組」(1987);發起組織「台灣筆會」(1987)、任副會長(1990);參與成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在台作家聯誼會」(1988)等。
文學創作獲獎紀錄,有《詩潮》創刊紀念獎 (1977)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77)、吳濁流新詩獎 (1978)、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0)、青年文學獎 (1983)、國家文藝獎 (1984)、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家 (1985)、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03)、榮後台灣詩人獎(2004)、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2007)、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09) 、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2012)等獎項。
- May 07 Tue 2013 16:49
急徵日文高手~~中文翻日文
我很在乎你
但若是你的決定是如此
- May 07 Tue 2013 14:49
英文翻譯成中文
摘要
網路安全需求一般是被認為網路topology是被實施的。特別的是,一旦防火牆為了過濾Local Area Networks (LANs)之間的網路交通而被設置時。這個常見的做法,會導致嚴重後果:第一,不應該被外界接觸的機器會暴露在,同一個網路交通因為被防火牆過濾在外的LAN(區域網路)(我的解釋是:防火牆過濾一些東西在區域網路外,但是電腦硬體會被暴露在同一個地方)。通常網路管理者會被不斷發展的網路以及衍生而來複雜的網路安全需求所擊倒(我的看法:一般民眾的電腦常常中毒^^),因此網路管理者正在為了設計疏失而奮鬥然後卻認不要造成進一步的漏洞。第二,根據網路安全警察的說法,那個區域網路所需的數字,且因此那個數字,且範圍因此,網路和安全裝置所需的金額可以被大幅度削減,跟原本被網路管理者所計畫花的錢比起來。(這段到底在公殺小,我就直翻了,我猜他的意思應該是:網路安全設備所需金額其實不需要那麼大,也就是說,我們去修電腦或裝防毒軟體都是被坑錢了==)。在這篇論文當中,我們展示出一個自動化的方法,包含了借由參考網路安全警察的說法,一個高階語言(像c語言之類的東西吧),而計畫一個安全又裡想的網路topology。他的安全特質確保了每個被禁止的數據,都能經過防火牆的過濾,這個特質能讓我們增加更多必須且足夠的資源(像地下網路,網路轉換,防火牆寬),從我們的知識看來,這樣的問題從未被以前人處理過,儘管處理這個問題的挑戰很重要。使用Graph Coloring Theory曾經是我們的方法,目前結果是大有可為的。大規模的網路實驗展示了我們方法的效率以及成長性